pzhan666@gmail.com
添加时间:原因与逻辑: 1,回顾:1)今年共发行可转债67只,规模约788亿元,发行公募可交换债3只,规模约241亿元;网上收益下行,弃购比例较高,网下机会增多,但收益略低;2)破发已成常态,破发率接近45%;3)转债指数小亏,申万可交换债指数上涨约4.3%,非偏股、中低估值转债占优;4)申万转股溢价率估值指标显著低于历史1/4分位,转债隐含波动率中值落在历史6%分位附近,隐含波动率估值(长端和短端)在年底创下最低值,高评级转债最小利差下行至0附近。2,展望;1)待发转债、交换债近190只,规模近5800亿元,募投用于回购的转债预案已有8只;2)一般法人的高占比实际缓释了部分供给冲击,基金仍是重要的边际定价者。3)权益磨底,债市看多,转债仍然以波段交易和填坑策略为主。光大、宁行将直面冲击,估值调整后的光大的性价比不可忽视。EB中有纯债型和类保本型品种。在低估值转债中挑题材和长期品种,在中估值转债中选稳健配置和弹性品种,高估值转债已是热闹之处。高回售收益率品种依然被偏爱,下修预期仍有迹可寻。3、定向可转债用于并购重组—政策已铺路多年,预期有不小的市场容量。定向可转债的条款与传统可转债相比有诸多差异,有很多交易弹性可施展,可静待更多细则出台。
央行对目前的局势是心知肚明的,11月19日,央行行长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,这是继去年11月以来的第一次,央行各部局的负责人以及中国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的董事长,中信银行、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的行长到会。从会议的强调来看,局部性的社会信用收缩压力依然存在,中小型金融机构对公信贷面临不同程度的“资产荒”,造成信贷“月初回落,月末冲高”,低风险偏好向零售终端转移,地产贷款增速15.6%远高于一般制造业,对此,央行强调金融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,发挥好银行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的关键作用,贷个款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,说明实践中货币的传导机制的确出现了市场化无法解决的问题。结构性的问题靠周期消化不了,周期的问题只能等时间这个万能的主去化解了,这叫规律。
之后是Facebook,过去三个交易日就蒸发了1360亿美元,速度倒是比腾讯快得多。另外,腾讯股价在行将技术的7月份累计下跌9.5%,是其2014年以来的最大月度跌幅。三星电子、沃尔玛、阿里巴巴最近也都损失严重,其中三星市值蒸发67亿美元,阿里巴巴蒸发55亿美元。
吴晓求认为,技术的全面渗透和颠覆性的影响将会使得金融风险的业态发生变化,如果说市场脱媒使得风险结构发生变化,那么技术脱媒会使风险业态、风险形态发生变化,这时候风险形态的识别能力就要大幅度提升,“这时对信用的识别将有别于传统金融对信用的识别,这时候对风险的认知以及它的表现方式和传统金融有很大的差别。”
经历了2017年以来的股价调整,对于很多上市公司而言,高比例股权质押成为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利剑。这在当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尤其凸显。2017年以来市场利率全面上行,考虑到经济预期偏弱,叠加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条件收紧,高质押比例股票更易面临流动性风险。
对于房地产行业似乎再未出现耀眼的职业经理人,郑云端认为问题不在于人的退化,而在于行业的变化。“人才一定是会代代涌现的,只不过一方面由于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,且已过了直线上升阶段,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如过去那样海量。”郑云端说,“另外,行业由几员猛将就能杀出天下,变成了制度指导组织作战的打法,商业模式的成熟削弱了个人能力的凸显。”